分娩轉保育時,應如何有效避免轉群應激?
來源:發稿時間:2021-11-19 10:56:04瀏覽次數:次
所有能引起機體不適的刺激都可以稱為應激。應激的本質是一種生理反應,是機體適應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激反應可提高機體的防御力,有利于在變動的環境中維持自穩狀態,增強適應能力。
與生產相關的應激原主要有:驚嚇、劇痛、饑渴、噪音、斷奶、免疫、環境改變、溫度過高、過低、密度過大、長途運輸、創傷、去勢、減牙、斷尾、中毒、感染等,一般伴隨炎性反應的稱為損傷性應激原,反之稱為非損傷性應激原。
近期在分娩轉保育階段,非損傷性應激原引起的損傷性應激原導致機體發病的情況,明顯呈上升趨勢,例如,溫度過低、密度過大、通風不良,環境改變導致豬群副豬、鏈球菌、豬瘟、藍耳、圓環、支原體、胸膜肺炎等感染爆發的情況。
以下主要說一下分娩轉保育的相關管理與常見疾病的防控。
相關管理
1、溫度:
寒冷季節、寒冷地區溫度不易低于26℃,后續根據豬群狀況,空氣質量適當調整。
2、飼養管理:
瘦弱掉隊豬只可暫時飼喂營養較高的濕拌料:如有扎堆現象可加保溫燈保溫箱:非疾病因素不會自由采飼的豬只,人工飼喂幾次,多能自行采飼;大群易少量多次飼喂,剛轉群仔豬通常一天5次飼喂,最少不低于4次,后續可逐漸按3次飼喂或自由采食,飼喂合理的情況下分次飼喂優于自由采食,便于發現豬只異常,降低料肉比;飼料過渡通常7天完成,最快不應早于5天;
3、定位:
可在仔豬休息區撒上墊料,角落里綁上玩具,保持休息區干凈干燥,如在休息區排便應及時驅趕清理,繼續撒墊料。預排便區域保持濕潤,可將前幾天排出的糞便尿液暫時堆積在預排便區誘導豬只在該區域排便。
常見疾病預防
增免預防:
常用藥有多維,黃芪,提高采食量的藥物也能間接提高抵抗力。
2、細菌性疾病:
常見問題有副豬鏈球菌等引起的關節炎;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腹瀉;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巴氏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以及幾乎所有細菌都能引起的敗血癥。
關節炎常用方案為阿莫西林加磺胺;腹瀉常用方案為硫酸新霉素加粘桿菌素;呼吸道疾病常用方案為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樂菌素加多西環素。
臨床上西藥搭配相關中藥通常優于單獨使用西藥。
3、支原體,圓環、藍耳:
常用呼吸道方案基本對支原體都有作用;圓環可通過哺乳期接種疫苗減少其他應激原降低發病率;藍耳通常選用替米考星/泰萬菌素進行壓制,藍耳免疫情況因各場情況而定。
通常情況下疾病的發生都是多種應激原相互作用的結果,能否避免或減少應激原的存在,積極地對異常豬只進行護理,是預防該階段疾病發生的關鍵。
下一篇:公豬這樣飼喂性欲好!
友情鏈接
四川恒瑞通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恒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百度|
聯系電話:028-84590982 E-mail:331991543@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靜沙南路29號1505
版權所有:四川恒通興牧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33153號-1